图片名称

-

持续阴雨寡照气候对重庆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作者:


  4月中旬至6月上旬是重庆水稻分蘖和营养生长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对有效穗起决定作用。常年重庆中西部水稻分蘖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东南部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2010年我市经历了大面积持续低温、阴雨、寡照气候,从4月11日到5月31日期间,累计阴雨天数有38天,中西部地区日照达4小时以上天数只有11天,比常年少不14天,减少30~60%;日均温高于18℃、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的天数只有26天,比常年少不13天,平均气温偏低2.0℃以上,且有3天低于15℃。异常气候造成水稻移栽推迟、返青期延长、生育进程明显延缓,分蘖量不足,必须加强后期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夺取高产。
  一、持续低温、阴雨、寡照气候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1、栽插进程延缓
  全市水稻栽插时间总体推迟7天左右,栽插进度偏慢。除缺乏灌溉的干板田外,重庆常年插秧期集中在4月20日~5月15日,5月20基本结束,据今年5月11调查,水稻栽插进度只有50%左右,其中,低海拔地区比常年推迟7~10天,中高海拔地区推迟5~7天。
  2、秧苗返青缓慢
  由于气温和土温偏低,日照偏少,只有4月27日~5月3日栽插的秧苗能正常返青,其余时段栽插的返青期明显延长,长时间不发根,稻株生长处于停滞状态,大面返青期延长5~7天。
  3、生育进程推迟
  返青后分蘖慢,许多田块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坐蔸”,造成生育进程明显推迟。与常年同期比较,低海拔地区推迟比中高海拔地区明显,低海拔推迟10天左右,中高海拔推迟7天左右。
  据5月29~30日大面积生产调查,低海拔地区亩苗数在14~18万,中高海拔地区为5~13万,部分田块仍未返青。低海拔地区常年在5月25日左右达到最高苗,亩苗数在20~25万,进入晾田控苗阶段,而今年估计还需7天左右才能够苗,比常年推迟了10天左右,丧失了晾田控苗时期;中高海拔地区常年5月30日亩苗数可达到15万左右,6月10日前后达到最高苗,而今年估计在6月15后才能够苗,推迟7天左右,个别迟栽田块将出现到抽穗期亦不够苗的现象。
  4、病虫害防控难度加大
  第一,由于移栽时间拉长,同一区域生育进程的差距拉大,将影响病虫害统防统治效果;第二,由于前期生长缓慢,造成田间肥料累积,后期植株嫩绿,容易遭受病虫危害;第三,根据“两迁害虫”迁飞规律,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路经重庆产生危害的主要时期,常年在中低海拔地区已经处于灌浆中后期,危害程度有限,而今年由于生育进程推迟,有可能发生在灌浆初期或中期,其危害程度将增加。
  二、减轻阴雨、寡照影响的建议
  1、加强田间管理,促进返青分蘖
  对迟迟不返青的田块,采用叶面喷施磷酸氢二钾或撒施草木灰等方式,促进返青。对已返青的田块,及时采用促蘖措施,有水源保障的地方可排干田水,无水源保障的要降低水位;未施分蘖肥的要及时追施分蘖肥,已施分蘖肥的切忌补施氮肥。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强降水造成淹苗。
  2、叶稻瘟防治
  由于湿度大、气温偏低,有利于稻瘟病发生,不管是否是稻瘟病常发区,都应在抽穗前应加强叶稻瘟防治,减轻穗颈瘟病源菌基数。对于已发病的田块,用75%三环唑加稻瘟灵乳油混合喷雾两次;对于未发病的田块可用75%三环唑喷雾预防一次。
  3、提高上林率、着粒数和结实率
  在幼穗分化期,根据叶色及时补施穗粒肥,提倡孕穗期大面积普施钾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叶色较深、不缺氮肥的田块,亩施氯化钾5公斤;褪色较快、脱肥的田块,亩施氯化钾5公斤加3-5公斤尿素。
  4、预防高温伏旱
  各地应即使疏通沟渠等水利设施,加强塘库后期蓄水,预防7月中下旬抽穗灌浆期高温伏旱危害。防止因为前期分蘖不足,在分蘖后期追施氮肥,造成生育期进一步延迟,增加抽穗期灌浆遭遇高温伏旱危害的风险。
  5、密切监测和防治“两迁害虫”
  各地加强对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监测,做好杀虫药剂准备,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展板等多种途径,加强技术宣传。
  供稿:李贤勇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