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名称

23

2016

-

01

新华网(英文版)2016年1月20日以《特写:中国农业技术帮助改善坦桑尼亚农民的民生

作者:


  新华网(英文版)2016年1月20日以《特写:中国农业技术帮助改善坦桑尼亚农民的民生(Feature: Chines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helps improve Tanzanian farmers' lives)》为题,报道了我院承担的中国援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通过示范培训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故事。坦桑尼亚当地主流媒体《卫报(the Guardian)》也在2016年1月21日以相同的标题进行了转载。其全文翻译如下: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1月19日消息:
  坦桑农民Zulfikar Mituro 由于从中国援助的示范中心获得水稻种植技术,现在能“安稳地支撑他的家庭并设法过上一定程度上富裕的生活。”
  “在这里,产量引人注目地飙升,” 一个位于坦桑尼亚滨海省鲁菲吉地区Ikwiriri乡的农户Mituro说道。
  “在得到中国技术与培训支持之前,我惯常每英亩只能产15至20袋谷子。然而,现在采用中国杂交水稻后我能每英亩收获44袋谷子,”他说道,并称由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增加,他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Mituro的5个孩子现在都在学校里上学,这样的家庭开支能力对坦桑人来讲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这个国家大多数人每天的生活开支在2美元以下。Mituro还想开一个他自己的大米加工厂。
  Mituro只是这个东非国家里成千上万个受益于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农户中的一位,这个示范中心位于莫罗戈罗省达卡瓦镇。
  示范中心主任陈华林教授称他们中心从2012年以来,已经给2000多位农民进行了技术培训,这些农民多来自于莫罗戈罗省与滨海省。他说中心有11位中国专家,密切地与坦桑尼亚同行合作,帮助当地农民按照最好的农业技术进行种植。
  “大多数的农民以前连最简单的种植程序都没有按正确的方式去做,”他注意到。
  “我们有组织地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提供他们优良的杂交水稻种子,并派出技术推广专家到他们的地头去进行技术跟踪,”陈说道。
  不像当地品种,其要4个月以上才能成熟,单产3.4吨/顷,中国杂交水稻在不到4个月就能成熟,且每公顷单产可增加4.4吨。
  除了水稻种植外,该中心也为农民提供杂交蔬菜种子与果树种苗,他说道。
  随着坦桑尼亚政府已着手让该国以小型农户为主的农业现代化,该中心在坦桑尼亚正在被证明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我们应该感谢中国政府持续不断地对我国经济的支持,特别在农业领域里的支持,”坦桑尼亚前总统基奎特在访问中心时如是说。    基奎特说,在中国技术与培训项目帮助下,小型农户增加了产量,获得了最好的作物种植技术并因为增加收放而改善了民生。
  坦桑尼亚估计有超过400万的小型农户,其对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的生产是到关重要的。由于对现代农业的无知和落后的种植技术,大多数2-4公顷的小型农户的生产收成只能勉强填饱家人的肚皮而很少有节余。
  “我们必须将我们的农业经营模式从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改变成商业生产,”基奎特肯定地说道,他称中国是很好的伙伴,能帮助这个国家的农户变成商业生产的农场主。
  这个中心是中国政府在非洲投资建立的十多个示范中心之一。
  从2009年开始,中国已经派遣了1000多位农业专家到13个非洲国家进行援助工作,并在非洲大陆上投资超过60亿美元的农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