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最大的竞争,关系14亿人的饭碗问题,国产粮食种子何时突围?
作为新晋之秀和昔日霸主,中美之间一定不会没有竞争,但说到两国之间最大的竞争,估计很多人都想不到,答案是关系到14亿人饭碗的粮食问题,作为土地资源丰厚的大国,中国还得从国外进口一部分粮食,才能保证百姓需求,这让人不由得忧心,既然进口,就可能受制于人,国产粮食种子究竟何时才能够实现突围呢?
之所以即便是中国这样的泱泱大国,也需要进口粮食,是因为粮食安全从来不是完全依托于绝对的自给自足,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生产的粮食再多,也不能一味的坐吃山空,在富足的时候做好粮食储备,便能够应对之后的很多突发情况,不至于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时慌了手脚,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这个道理。
其二,土地资源的利用,从来不只是粮食种植,还需要给花草树木,以及基础建设留足空间,前者有助于实现保护环境的初衷,不缺粮食才有余力考虑退耕还林还草,后者则关系着国民幸福感的提升,这也同样需要粮食安全的保障,毕竟民以食为天,吃饱肚子才有余力畅想怎么把日子过得更好,但这也不是说提高粮食的供给保障能力就没有意义,相反,它依旧是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一环,而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粮食种子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从本世纪初,中国种子市场中,产自国外的转基因种子一直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截至2018年年底,国内所有种子公司的销售受益,甚至仅仅和美国的一家种子公司不相上下,这不仅仅意味着国内资本会随之大量流出,粮食生产还有可能从根本上陷入被动局面,更何况,产自他国的转基因种子,究竟会在生长过程中发生怎样的异变,所产出的粮食,烹制时是否会产生无益,甚至有害于人体的物质,都是百姓担心的一大来源,国家售卖这类产品无疑要经过更多重检验,这无疑增加了海关,质检部,市场部等多个部门工作的压力。
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都能够得出同一个结论,那就是把粮食种子的自主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势在必行,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然环节,也是中国不会被卡脖子的关键,说到这里,有人要问了,那国内究竟可以朝哪些方向努力呢?主要方式共有一下几点,首先,国家应该出台利好政策,鼓励倡导官方和民间的研究机构,尽快培育出品质优良种子,其次,中国种子公司也应该携起手来,成为更加有组织,系统性的团体,给国产粮食种子更多的机会和期待,齐心协力,不要给进口种子可乘之机,只有加快研发优质粮食种子的脚步,中国才能扭转劣势,甚至有机会在国际种子市场中大放异彩,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又一个动力。
总的来说,让百姓吃得安心,吃得放心,是进一步培育粮食种子的初衷,而让祖国免于被卡脖子的窘境,让人民不用为粮食发愁,则是科研工作者坚持的原因,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其实就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信念,而国人从不曾缺乏这些。
查看详情
作为新晋之秀和昔日霸主,中美之间一定不会没有竞争,但说到两国之间最大的竞争,估计很多人都想不到,答案是关系到14亿人饭碗的粮食问题,作为土地资源丰厚的大国,中国还得从国外进口一部分粮食,才能保证百姓需求,这让人不由得忧心,既然进口,就可能受制于人,国产粮食种子究竟何时才能够实现突围呢?
之所以即便是中国这样的泱泱大国,也需要进口粮食,是因为粮食安全从来不是完全依托于绝对的自给自足,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生产的粮食再多,也不能一味的坐吃山空,在富足的时候做好粮食储备,便能够应对之后的很多突发情况,不至于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时慌了手脚,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这个道理。
其二,土地资源的利用,从来不只是粮食种植,还需要给花草树木,以及基础建设留足空间,前者有助于实现保护环境的初衷,不缺粮食才有余力考虑退耕还林还草,后者则关系着国民幸福感的提升,这也同样需要粮食安全的保障,毕竟民以食为天,吃饱肚子才有余力畅想怎么把日子过得更好,但这也不是说提高粮食的供给保障能力就没有意义,相反,它依旧是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一环,而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粮食种子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从本世纪初,中国种子市场中,产自国外的转基因种子一直占据着很大的比重,截至2018年年底,国内所有种子公司的销售受益,甚至仅仅和美国的一家种子公司不相上下,这不仅仅意味着国内资本会随之大量流出,粮食生产还有可能从根本上陷入被动局面,更何况,产自他国的转基因种子,究竟会在生长过程中发生怎样的异变,所产出的粮食,烹制时是否会产生无益,甚至有害于人体的物质,都是百姓担心的一大来源,国家售卖这类产品无疑要经过更多重检验,这无疑增加了海关,质检部,市场部等多个部门工作的压力。
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都能够得出同一个结论,那就是把粮食种子的自主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势在必行,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然环节,也是中国不会被卡脖子的关键,说到这里,有人要问了,那国内究竟可以朝哪些方向努力呢?主要方式共有一下几点,首先,国家应该出台利好政策,鼓励倡导官方和民间的研究机构,尽快培育出品质优良种子,其次,中国种子公司也应该携起手来,成为更加有组织,系统性的团体,给国产粮食种子更多的机会和期待,齐心协力,不要给进口种子可乘之机,只有加快研发优质粮食种子的脚步,中国才能扭转劣势,甚至有机会在国际种子市场中大放异彩,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又一个动力。
总的来说,让百姓吃得安心,吃得放心,是进一步培育粮食种子的初衷,而让祖国免于被卡脖子的窘境,让人民不用为粮食发愁,则是科研工作者坚持的原因,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其实就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信念,而国人从不曾缺乏这些。
农业种子被外国垄断,中国一年要花32亿!粮食保卫战一触即发
农业变局,种业首当其冲。
一粒种子在农业中的地位,相当于半导体产业的芯片,但二者,中国都被国外卡脖子。
菜市场常见的西兰花,中国的种植面积世界第一,达到150万亩。
但曾经,中国的西兰花种子,进口比例超过95%,而来源主要是日本坂田种子公司。有专家算过,大约450克种子,要卖5500元,每年中国掏数十亿元找日本买西兰花种子。
如果你觉得西兰花可有可无,那菠菜的重要性就不容忽视了。中国的菠菜产量占全球9成以上,但种子基本来自国外,社科院文件显示,中国菠菜种子进口比例超过90%,主要来自日本、荷兰等国家。
早些年在东北,一度被美国选育的杂交玉米种子“先玉335”抢占50%市场。种植户感慨国外种子好,不但品相佳,还比国产的多采一茬;连玉米育种工作者都自嘲,搞什么育种,一个“先玉335”就够了。
其实,这些都只是中国种业进口的冰山一角,国内的白花、胡萝卜种子来自日本;萝卜、春白菜来自韩国;西芹、包生菜、芦笋是美国种;包菜、蕃茄、手指小黄瓜是荷兰种;油麦菜、散心生菜为意大利种……
2018年的数据,中国农作物进口种子量为7.27万吨,进口额约为32亿元。
不难想象,芯片被卡脖子,只是手机、电脑、汽车等产品没法使用,我们生活不如现在便利,可一旦种业被卡脖子,是14亿人吃不饱肚子,饭碗端不稳。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一号文件两大主题,一个是农业现代化,另一个就是种业安全,中国要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在浙江,国家组织的20家科研教学单位、推广单位和种业企业,研究出了自主育种的西兰花,目前新品种已经大面积推广;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因为得天独厚的气候,不仅汇聚了全国的优秀农业科技人员,还吸引全球种业巨头入驻。这里也被称为中国的“南繁硅谷”,最近70年,中国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超过70%都经历过“南繁”。
粮食安全的前提,就是种业安全。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3657亿斤。算起来,已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中国不缺粮食、蔬菜,唯独缺种子,打赢种业翻身仗,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查看详情
农业变局,种业首当其冲。
一粒种子在农业中的地位,相当于半导体产业的芯片,但二者,中国都被国外卡脖子。
菜市场常见的西兰花,中国的种植面积世界第一,达到150万亩。
但曾经,中国的西兰花种子,进口比例超过95%,而来源主要是日本坂田种子公司。有专家算过,大约450克种子,要卖5500元,每年中国掏数十亿元找日本买西兰花种子。
如果你觉得西兰花可有可无,那菠菜的重要性就不容忽视了。中国的菠菜产量占全球9成以上,但种子基本来自国外,社科院文件显示,中国菠菜种子进口比例超过90%,主要来自日本、荷兰等国家。
早些年在东北,一度被美国选育的杂交玉米种子“先玉335”抢占50%市场。种植户感慨国外种子好,不但品相佳,还比国产的多采一茬;连玉米育种工作者都自嘲,搞什么育种,一个“先玉335”就够了。
其实,这些都只是中国种业进口的冰山一角,国内的白花、胡萝卜种子来自日本;萝卜、春白菜来自韩国;西芹、包生菜、芦笋是美国种;包菜、蕃茄、手指小黄瓜是荷兰种;油麦菜、散心生菜为意大利种……
2018年的数据,中国农作物进口种子量为7.27万吨,进口额约为32亿元。
不难想象,芯片被卡脖子,只是手机、电脑、汽车等产品没法使用,我们生活不如现在便利,可一旦种业被卡脖子,是14亿人吃不饱肚子,饭碗端不稳。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一号文件两大主题,一个是农业现代化,另一个就是种业安全,中国要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在浙江,国家组织的20家科研教学单位、推广单位和种业企业,研究出了自主育种的西兰花,目前新品种已经大面积推广;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因为得天独厚的气候,不仅汇聚了全国的优秀农业科技人员,还吸引全球种业巨头入驻。这里也被称为中国的“南繁硅谷”,最近70年,中国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超过70%都经历过“南繁”。
粮食安全的前提,就是种业安全。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3657亿斤。算起来,已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中国不缺粮食、蔬菜,唯独缺种子,打赢种业翻身仗,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如何做强种子“芯片”确保粮食安全?种业专家郑州论道
“近年来,国内玉米品种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品种生命周期变短,不少种子甚至还没有‘见光’就已经死了。”10月23日,在第四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分论坛-粮食安全与科技支撑高峰论坛现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建生表示,究其原因,主要是突破性品种少、同质化品种多的必然结果,目前中国农民不缺品种,而是缺高产稳产的好品种。
公开数据显示,玉米已经成为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玉米消费量继续保持长期增长趋势。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玉米种植面积增长的空间有限,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制约对玉米育种提出了更高要求,玉米生产成本持续升高。
李建生表示,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科研机构和种业企业在科企合作模式上进行创新,实现优质研究资源与优质市场资源的有效融合,通过品种研发在种子环节降低玉米生产成本,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支撑。
据介绍,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专家,李建生历任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现为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物学会理事兼玉米专委会主任,是国内玉米遗传育种学科的主要带头人。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从会议现场获悉,本次论坛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为主题,同时还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许世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叶志彪、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倪中福、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董丰收等行业大咖,论坛期间,他们分别作了《农业信息化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番茄基因研究,支撑种业发展》《植物杂交种和多倍体优势的研究与利用》《我国典型农药归趋行为特征与减量使用控制》报告。
河南省农科院副院长卫文星表示,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深刻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与科技支撑的现状和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深度阐述了有关问题和对策,对“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卫文星介绍,作为本次论坛承办方,河南省农科院近年来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中心,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始终聚焦河南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不断调整科研方向任务,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形成了一批优势研究领域,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等主要农作物的遗传育种,动物疫病快速检测等领域研究水平处于全国前沿,花生远缘杂交育种技术、芝麻基因组学研究跨入世界领先行列,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河南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查看详情
“近年来,国内玉米品种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品种生命周期变短,不少种子甚至还没有‘见光’就已经死了。”10月23日,在第四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分论坛-粮食安全与科技支撑高峰论坛现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建生表示,究其原因,主要是突破性品种少、同质化品种多的必然结果,目前中国农民不缺品种,而是缺高产稳产的好品种。
公开数据显示,玉米已经成为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玉米消费量继续保持长期增长趋势。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玉米种植面积增长的空间有限,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制约对玉米育种提出了更高要求,玉米生产成本持续升高。
李建生表示,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科研机构和种业企业在科企合作模式上进行创新,实现优质研究资源与优质市场资源的有效融合,通过品种研发在种子环节降低玉米生产成本,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支撑。
据介绍,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专家,李建生历任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现为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物学会理事兼玉米专委会主任,是国内玉米遗传育种学科的主要带头人。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从会议现场获悉,本次论坛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为主题,同时还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许世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叶志彪、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倪中福、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董丰收等行业大咖,论坛期间,他们分别作了《农业信息化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番茄基因研究,支撑种业发展》《植物杂交种和多倍体优势的研究与利用》《我国典型农药归趋行为特征与减量使用控制》报告。
河南省农科院副院长卫文星表示,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深刻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与科技支撑的现状和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深度阐述了有关问题和对策,对“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卫文星介绍,作为本次论坛承办方,河南省农科院近年来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中心,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始终聚焦河南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不断调整科研方向任务,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形成了一批优势研究领域,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等主要农作物的遗传育种,动物疫病快速检测等领域研究水平处于全国前沿,花生远缘杂交育种技术、芝麻基因组学研究跨入世界领先行列,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河南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